在美劇裡,常常可以聽到這句話“Sorry about my French”。French 是法文的意思,但奇怪的是,劇中說話的人之前所說和之後所言沒半句法文,為什麼會突然來上這句呢?
原來啊!這是當自己出言不遜的時候,用來緩頰的話。比如說,在女生面前討論其他女孩子的生理特徵後,發現自己太不禮貌了,就可以用上這句,Sorry about my French。罵髒話(F words)前先說句sorry about my French,好像也能小小洗白一下,大概可以理解成「請原諒我的口不擇言」。
其實,這句話原先並不做如此解釋。美國早期一些教育程度較高的人,通常都精通法文,因此講話的時候也喜歡夾雜幾句法文。大概深知這樣的習慣對聽不懂法文的人來說不太禮貌,於是他們會在講法文前,先說上一句,「不好意思喔,我要說法文囉」。(既然不好意思,為什麼還是要說呢!)只是以前的人更文雅些,他們通常說Pardon my French或Excuse my French。
在英文口語中可以看到許多牽涉到國家名的用語,例如大家很熟悉的go Dutch (各付各的,與Dutch treat 意思相同)就是一例。不過,這個說法不宜常用,至少不要在荷蘭人面前用,因為它隱含了諷刺荷蘭人小氣的意思。當英國和其他國家發生戰爭、衝突時,就會產生一些諷刺該國的語彙,與荷蘭相關的負面表達特別多。例如,
- Beat the Dutch 了不起、表現超乎預期
- Dutch headache 宿醉
- Dutch courage 酒膽,酒後的勇氣,也暗指人膽小
與荷蘭相關的用語也不盡然都是負面,舉個正面的例子好了,Dutch cousin指的是密友。另外,十六世紀末與英國敵對的西班牙也沒缺席,
- Spanish athlete 字面上是西班牙運動員,內涵卻是指愛吹牛的人,因為英國人認為西班牙運動員比賽前總是愛說大話,下了場的表現卻不是那麼回事,因此認為他們愛吹牛。
除了這類存心諷刺的詞彙之外,有些用語則是源自典故或文化隔閡。
- Greek gift 希臘人的禮物,意味著害人的禮物,沒安半點好心。典故源自特洛伊戰爭,希臘人久攻特洛伊城未果,想出了木馬屠城的招數。這木馬就是來自希臘人的禮物,果然害人不淺。
- Indian giver指得是送人禮物後,又把禮物要回去或是期待對方回送等值禮物的人。早期美洲大陸的歐洲移民和印地安人因為對彼此的認識不夠,產生了誤會,因而造就了這個詞彙。印地安人認為他們拿出的物品是要交換等值商品,也就是一種交易行為;而收到物品的歐洲移民則以為那是印第安人餽贈的禮物,因此對方不該期待回禮。雖然日後誤會解開了,卻也留下了這個說法。
上述這些用法聽來雖然有趣,但基於禮貌與政治正確的立場,大家抱持的態度應該是「聽得懂」就好,沒事「別亂用」。
既然這篇文章以French開頭,就讓我同樣的用French結尾,列出一些與French 有關的用語。
- French me! 吻我
- French letter 保險套
- French exit 不告而別(未與賓客道別,也未向主人致謝,就離開了聚會)
- French goodbye 不告而別(交往中的戀人,無故失蹤,音訊全無)
- French disease 梅毒(雖然這個說法很沒禮貌,但其來有自,因為歐洲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記錄的梅毒大爆發是在法軍入侵義大利時發生的,當時那不勒斯人認為此一疾病是法國軍隊所散布,因此稱為法國病)
寫完這些,我想我也只能跟法國人說聲,“Sorry about my French!”